低级格式化:创建磁道的,高级格式化:创建文件系统的
MBR:主引导记录(512Bytes)446bytes:bootloader,程序64bytes:16bytes:标识一个分区2bytes:Magic Number标记MBR是否有效/dev主设备号(major number) 标识设备类型次设备号(minor number) 标识同一种类型中不同设备mknod [option] ....name type [major minor] -mfdisk -l /dev/sda查看当前系统识别了几块硬盘-b<分区大小>: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;
-l: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;-s<分区编号>: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,单位为区块;-u:搭配"-l"参数列表,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,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;-v:显示版本信息。fdisk /dev/sda
p:显示当前硬盘的分区,包括没保存的改动n:创建新分区 e:扩展分区 p:主分区d:删除一个分区w:保存退出t:修改分区类型l:显示所有支持的所有类型cat /proc/partitonspartprobe用于重读分区表,当出现删除文件后,出现仍然占用空间
partprobe在不重启的情况下重读分区
-d:不更新内核;-s:显示摘要和分区;-h:显示帮助信息;-v:显示版本信息。partprobe ——>partx(从内核读取磁盘)
yum -y install parted#安装partprobe(下一章设置yum源)
mkfs:make file system 重新创建文件系统会损坏原有文件
mkfs -t ext2 = mkfs.ext2
mkfs -t ext3 = mkfs.ext3 /dev/sda3 mke2fs:管理ext系统文件工具 -j:创建ext3类型文件系统-b:block_size指定块大小,默认为4096;可取值为1024、2048-L:Label指定分区卷标-m #:指定预留给超级用户的块数百分比-i #:用于指定为多少字节的空间创建一个inode,默认为8192;这里给出的数值应该为块大小的2^n倍-N #:指定inode个数-F:强制创建文件系统-E:用户指定额外文件系统属性blkid:查询或查看磁盘设备的相关属性UUID、Type、Labele2label:用于查看或定义卷标用法:e2label 设备文件 卷标 tune2fs:调整文件系统的相关属性(不影响数据)-j:不损坏原有数据,将ext2升级为ext3-L:设定或修改卷标-m #:调整预留百分比-r #:指定预留块数-o:设定默认挂载选项acl-c #:指定挂载次数达到#次后进行自检,0或-1表示关闭此功能-i #:每挂载使用多少天后进行自检,0或-1表示关闭此功能dumpe2fs:显示文件属性信息 -h:只显示超级块中的信息fsck:检查并修复linux文件系统 -t fstype: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-a:自动修复e2fsck:专用于修复ext2/ext3文件系统 -f:强制检查 -p:自动修复